周师兄

皆电编辑

ID:41993239

  • 9 关注
  • 71 粉丝
  • 10216 获赞
传统美德
全部内容(2046)

特斯拉一季度财报:焕新Model Y创下单日订单纪录

北京时间4月23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特斯拉第一季度营收达193亿美元(约1411亿元人民币)。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交付总计超33.6万辆,根据乘联会数据,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量超17.2万辆。同时,储能业务实现了10.4吉瓦时的装机量,同比增长156.6%。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试驾量创历史纪录,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表示“除了大环境因素,未见产品需求减弱“。焕新Model Y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广泛的市场关注,为特斯拉带来了亚太市场单日订单新纪录。亚太市场是电动车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一成绩充分说明了特斯拉产品的竞争力。上海超级工厂仅用6周就完成了产线切换,让焕新Model Y成为特斯拉产能爬坡最快的车型。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现已推出最新政策,6月30日前焕新Model Y首推5年0息,首付7.99万元,月供低至约3060元;Model 3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叠加5年0息,首付7.99万元,月供低至约2460元。同时,Model 3与焕新Model Y全系上线全新 “星钻黑“ 车漆。特斯拉持续全球热销,焕新Model Y开启全球交付在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作为全球纯电车的引领者,依旧在全球市场表现出强劲的销冠实力。在中国市场,据乘联会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Model 3和焕新Model Y超17.2万辆,其中国内销量达到13.4万辆,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第一季度最高纪录。在美国市场,权威媒体Cleantechnica统计报道,特斯拉以累计销量超12.8万辆成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纯电车市场的销冠。有海外博主据此统计,特斯拉的销量数据超过了细分市场其他10个品牌的总和。在欧洲市场,根据市场调研机构eu-evs统计数据,Model Y/3 包揽欧洲地区3月电动车销量冠亚军。权威数据机构Statista统计了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数据。特斯拉Model Y年度累计销量109万辆,再度超越丰田卡罗拉、RAV4等传统热销车型,成功蝉联全球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随着焕新Model Y陆续在全球各个市场开启交付,行业媒体普遍认为,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产能提升,焕新Model Y还将继续领跑全球市场,蝉联2025年销冠。足够硬核的产品力就是最好的广告,消费者真金白银的选票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众多特斯拉车主分享选择特斯拉的原因时,安全成为了他们不约而同提及的关键要素。马斯克曾说:“安全是特斯拉车辆设计的首要要求。“ 为此特斯拉的工程师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做到让主动安全技术避免事故发生,让被动安全性能在碰撞无法避免时,能最大程度保护乘员生命安全。在主动安全方面,特斯拉在售全系车辆标配辅助驾驶功能,消费者无需额外付费就可以拥有:车道偏离防避、自动紧急制动、转向干预等这些辅助驾驶的高能避险功能,让人类驾驶更安全、更可靠。特斯拉2024年第三季度安全报告显示,开启特斯拉辅助驾驶的车辆,行车安全系数达到普通车辆的10倍以上。在被动安全方面,特斯拉采用钢铝混合的车身结构,打造刚柔并济的笼式车身。A/B柱等关键区域采用热成型钢,底板横梁上的马氏体钢屈服强度最高可达1700MPa,在剧烈碰撞中扛得住冲击。前备箱盖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提供溃缩缓冲区,有效吸收分散冲击力;一体化压铸创新工艺突破安全上限,焕新Model Y用一体压铸后底板将70个零件合而为一,结构更结实,更安全;全景玻璃车顶在重压之下不塌顶,扛得住重压,保持结构完整,热塑性材质能够将撞击后的玻璃碎片牢牢固定在一起。Model3及焕新Model Y全系标配同级少有的远端安全气囊,减少碰撞中前排乘客之间二次伤害;焕新Model Y经过反复调试,前排安全带位置降低27mm,后排安全带位置优化,为不同身高、不同身材的乘客提供更好保护;电池包与车身纵梁形成一体化传力路径,把电芯受挤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特斯拉起火风险约仅为燃油车1/8,Model 3后轮驱动版成为唯一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C-EVFI)和汽车火灾安全认证“双5星“的车型。正因如此,特斯拉在众多事故案例中,见证了车主的生命奇迹。让特斯拉成为消费者心中真正安全的车。特斯拉“无论售价,全系标配“的安全,正是旗下车型蝉联销冠的秘诀之一。特斯拉S3XY全系车型被全球主流市场测评机构认证为“五星“安全或类似评级。焕新Model Y以全球销冠的安全标杆为起点,更进一步。据特斯拉工程师的介绍,焕新Model Y通过对车身和底盘的优化,在悬架的后部增加了新的支撑,增强车辆后部的刚性,结合更高强度钢材和铝合金等高强度材料,最终使得车身刚性提升3%,可谓坚如磐石。与此同时,焕新Model Y还拥有超大缓冲区,标配了远端安全气囊,这些安全配置可以在碰撞不可避免时,更好地守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在主动安全方面,焕新Model Y除了标配车道偏离防避、自动紧急制动、转向干预、盲点监测等主动安全功能之外,为了扫除SUV更高大车身带来的车头下方视野盲区,还增加了前保险杠摄像头,让车前的路况信息可以一览无遗。 为了验证焕新Model Y的安全和可靠性,特斯拉在全球几十个测试基地、对数千个技术标准项下的上万项参数开展了严苛测试,只为了让消费者能够买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在拥有硬核安全进化的同时,焕新Model Y的舒适进化也同样到位,让消费者能够拥有越级的豪车体验。近期,Top Gear资深车评人Tom Ford试驾焕新Model Y后给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焕新Model Y最大的改变就是乘坐体验,更安静、更舒适。为了让焕新Model Y的操控性与舒适性达到更好的平衡,特斯拉的工程师优化轮胎、升级悬架系统,让坐在第二排的乘客都感到更舒适。同时,针对噪音源头,使用隔音玻璃、吸音材料,让车内更安静。与此同时,在智能进化方面,焕新Model Y已搭载了特斯拉最新的智能辅助驾驶硬件AI 4,最大程度帮车主降低行驶风险。伴随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在未来,辅助驾驶功能还将变得更加安全。

新闻

转发

加电

首搭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东风猛士M817卷出市场新高度

4月23日,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盛大启幕。东风猛士科技全新旗舰——“全球首款华为乾崑智野SUV“猛士M817震撼亮相,以“铁血猛士+满血华为“的深度融合、颠覆性的智能越野技术和持续进阶的雄魂美学2.0设计超能而来,重新定义智能电动越野新标准,以鲸吞之势改写智能越野汽车版图。当铁血猛士遇上满血华为 “九边形战士“搞定“5+2+2“全场景当前,电动化之路已实现换道超车,智能化发展正风起潮涌,消费者对越野车型的期待也水涨船高,既要霸气的外观、多变的大空间,又要越野要动力,还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更要一辆车照顾好一家人的安全。“为满足他们‘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需求,猛士品牌选择与华为携手,打造‘九边形战士’,交出了一台能搞定一切的超级装备。“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曹东杰在发布会上表示。猛士与华为,一个是久经军标级越野技术淬炼的无畏硬汉,一个是引领智能化未来的科技先锋。此次铁血猛士与满血华为的珠联璧合,“让场景定义功能,技术赋能体验“,兼具“最强体魄“和“最强大脑“的超能猛士M817应运而生。猛士M817的命名,蕴含着品牌深厚的军车制造底蕴与创新精神。字母“M“代表猛士的军标级越野基因,也代表“M TECH“硬核技术;数字“8“意喻无限进化,探索无限可能;数字“17“,即17年猛士军车研发底蕴,17年技术跃迁硕果,是军标级品质的延续,亦是猛士“无畏·征服“品牌理念的传承。为风华正茂的时代精英量身打造,智野新座驾猛士M817“可城、可野、可远方“,让“5+2+2“的场景不再是数学题,而是生活方式的全新答案。 5天工作日,猛士M817是日常出行的最佳伴侣,城市通勤一车全搞定;在周末的2天时间里,它变成全家人的移动别墅,短途出行一车全家享;在五一和十一2个长假,猛士M817就化身为纵横大漠荒原的越野轻骑兵,长途穿越一车全地形。猛士M817,一车覆盖城市通勤、短途自驾,长途穿越三大场景,三合一超级装备的顶级实力,降维打击硬派越野和城市SUV,让每一位时代精英都能享受到“安全、好开、好用、可靠“的智能驾驶体验。首搭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史上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猛士M817,开启猛士硬派越野新序列,定位“全球首款满血华为乾崑智野SUV“。新车既承袭了猛士硬核的军标级基因,又融合了华为领先的智能科技,与生俱来的“智““野“双生基因,刷新了豪华电动越野的智能天花板。猛士M817采用全栈华为解决方案,它不仅是首款基于“天元架构“打造的车型,也是首批搭载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的越野车,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华“系技术,让猛士M817成为史上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天元架构“由东风汽车与华为联合开发,是中国首个量产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基于华为乾崑车控模组打造,实现硬件平台化、软件服务化和端云一体化,同时还实现形态、效率、体验、安全等四大维度的全方位进化,为猛士M817的极“智“体验,构筑起强大的智能中枢。从鸿蒙座舱到乾崑智驾,再到乾崑车云、星闪钥匙,猛士M817的全“华“系装备,将为用户的智能出行体验带来质的飞跃。其中,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的首搭,更是让猛士M817像人类一样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在用户最关注的安全方面,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4.0,通过华为自研的多种传感器,在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等五个安全维度上,提供更强大的主动安全能力。用车体验上,可以实现跨城车位到车位,真正做到全国任意车位到任意车位。同时,优化了泊车代驾VPD功能,支持多层停车场记忆泊车等,行车、泊车体验全新升级。在华为的“最强大脑“之外,猛士M817还搭载了宁德时代的骁遥越野电池,电池结构强度远超国标标准,为整车装上了一颗强硬高效又冻不坏的“极地心脏“,搭配超长续航和快充功能,让用户可以无惧极寒。雄魂美学2.0进阶,东方醒狮融入未来科技不止于智慧的大脑和强悍的心脏,“内外兼修“的猛士M817,还有一副硬核身姿。外观上,猛士M817实现雄魂美学的再进阶,整车以东方醒狮为魂,以智能科技为刃,融入硬核军事元素,全新进化之姿,打造不怒自威的雄狮气场。车身前脸,猛士标志性的“狮吼格栅“极具辨识度,搭配昂首姿态的“醒狮机罩“,彰显王者的威严与气势;分体式越野保险杠直接与副车架结合,在传承军车力量感的同时,更加安全可靠;车身侧面姿态延续了猛士家族化设计,大尺寸轮包如雄狮贲张的肌肉,适配35英寸大脚胎,整体看去犹如雄狮狩猎;后视镜采用极窄边框设计,降低风阻的同时提升视野范围,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统一。车头两侧,止戈为武2.0大灯还原了古代兵器“戈“的造型,以光为刃,彰显智慧与力量;日行灯花纹来源于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王者风范融入现代光影。车身尾部,剑指苍穹尾灯以火箭发射为设计灵感,298颗超红LED搭配超24.6万个激光精细雕刻,每一次点亮,都呈现出划破苍穹般的深红色光幕。雄魂美学、军标级越野基因、东方智慧硬核交织,赋予猛士M817“智能越野第一车“生而不凡的自信与底气。此次上海车展亮相后,猛士M817将于2025年三季度上市交付,东风猛士科技也必将携手更多时代精英,共赴智野新境,探索无限可能。

新闻

转发

加电

上海车展|ID. AURA惊艳亮相!一汽-大众展台看点多多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隆重启幕。各家车企除了展示旗下新车之外,也都纷纷展示未来的前瞻技术和充满未来感的概念车。以一汽-大众展台为例,其以“众进向新“为名,携前瞻的技术成果、强大的商品阵容以及全新的品牌面貌,实力亮相5.1号馆。由一汽-大众打造的大众品牌全球首款CMP平台概念车ID. AURA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全面焕新的6座/7座家庭旗舰SUV全新揽境也成为现场的流量新星。以全新探岳L与揽巡领衔的SUV家族,由全新一代迈腾、速腾、高尔夫GTI等明星车型组成的轿车家族,以及ID.家族携手并立,全矩阵展现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的商品阵容。ID.AURA概念车秀出未来新生态面向最富活力的中国年轻家庭,一汽-大众特别打造了大众品牌全球首款CMP平台概念车——ID. AURA。这款纯电紧凑型轿车,不仅造型设计更加年轻动感,还搭载了全新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可无缝与人工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多种技术融合,带来更智能的互联体验、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先进的座舱智能化体验。CMP电动平台与CEA电子电气架构的组合,不仅将为一汽-大众未来车型注入更强大、更可持续的智能基因,还可将一汽-大众商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提高30%以上,实现真正的“中国速度“。立足中国用户快速迭代的智能电动出行需求,一汽-大众还展示了全自研的舒感智域座舱。这款由一汽-大众团队以前瞻技术主导打造的智慧座舱,构建了完整的创新孵化闭环——从创意构思到技术验证,再到快速定期功能优化,最终实现量产搭载,让理想照进现实。舒感智域座舱采用了一汽-大众行业首创的智能音乐玻璃,以纳米陶瓷技术将前后风挡与天幕转化为隐形声场单元,相较传统扬声器系统,能耗直降72%;采用超过行业方案 3 倍的智能前端+毫秒级的互联通信,可实现与PAD、手机等设备的毫秒级互联;金属银和星云紫的渐变双拼表面,也体现了一汽-大众在涂装方面多年积淀的工艺水准和传统优势。全新揽境空间、动力双王炸如果有这样一款车,无论小家庭、大家庭,中青年、准银发,远途游、近郊游,不同人群、多种场景,全都能揽下,那它一定就是焕新而来的全新揽境!凭借“空间动力双王炸“的核心产品力,配合大众品牌最新的组合驾驶辅助和座舱体验,这款6座/7座家庭旗舰SUV化身展台上的流量王者,吸引无数观众驻足打卡。作为大众品牌在全球最大的SUV,全新揽境车身尺寸全面加长,得房率高达87.2%,全面领先同级车型。得益于优秀的内部空间,新车也是同级别车型中唯一在第三排不放倒情况下可以容纳四个行李箱(2个24寸+2个20寸)的车型。举家出行无论是乘坐体验还是储物体验都倍感从容,重新定义奢适驾乘标准。动力方面,全新揽境搭载了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通过采用米勒循环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等创新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的性能突破。相比第三代 EA888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了23.5%,峰值扭矩提升了14.3%,无论是起步加速还是高速巡航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动力提升。燃油经济性方面,全新揽境在 WLTC 测试工况下的综合油耗仅为 8.33L/100km,在整车质量增加且最大功率提升23.5%的情况下,油耗反而降低了3.7%。同时,得益于更充分的燃烧效率,新发动机的 CO2排放降低了 3.2g/km,不仅满足了当前严苛的排放标准,更为应对未来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做好了充分准备。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2025年3月,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确定了一汽-大众的新车型规划,也开启了大众品牌电动智能化加速转型的新篇章。从2026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在“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的策略基础上,在多个细分市场推出10款全新车型:包括5款纯电、2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式混动,以及1款全新燃油车型,每一款都是针对中国用户需求的“定制之作“。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在加速由“全球协同“向“本土主导“迈进,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的开发责任,不断提升一汽-大众在商品定义、开发节奏与用户场景塑造方面的主导作用,以丰富的商品矩阵、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场景化体验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出行选择。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行业现状,一汽-大众也将持续强化品质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秉承严谨严苛的德系工艺,一汽-大众高品质、超安全的商品,早已做到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安心。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表示:品质不是品牌溢价的筹码,安全也不是所谓最大的豪华;在这个卷一切的时代,一汽-大众坚定选择卷品质。从品牌服务升级、到联合中汽中心共筑新能源汽车安全新标杆,再到打破行业惯例,率先推出全系燃油SUV“双终身质保“政策,背后正是来自一汽-大众对商品品质的自信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从ID. AURA概念车的惊艳亮相到全新揽境的实力登场,从舒感智域座舱的自主研发到“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战略的高效推进,本届上海车展充分展现了一汽-大众加速电动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与品牌焕新的方向。基于在技术储备、体系能力、用户口碑等方面的深厚积淀,一汽-大众将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为信仰、以安全为底线、以服务为保障,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商品的同时,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领航全新的出行时代。

新闻

转发

加电

爱尔铃克铃尔携电池技术与塑料解决方案亮相2025上海车展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快速变革,中国市场尤为显著。在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国家会展中心1.2H馆1BG012展位),爱尔铃克铃尔展示了面向未来出行的最新创新成果。公司以轻量化组件、密封系统及电池、燃料电池技术为核心的产品组合,为可持续工程与设计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本届展会,爱尔铃克铃尔作为全球化企业重点呈现了其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专长及面向电动化应用的高性能工程塑料能力。爱尔铃克铃尔集团CSO(首席销售官)Dirk Willers表示:“贴近客户需求、超越传统供应商角色,始终是我们的驱动力。作为首选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以独有技术专长与创新产品方案共同塑造未来出行。为此,我们在优化产品组合时始终聚焦客户价值创造。“爱尔铃克铃尔:以创新基因驱动行业变革“以先锋科技铸就可持续未来“——作为全球化企业,爱尔铃克铃尔旨在通过突破性技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创新力始终是集团的核心优势之一。基于数十年沉淀的核心能力,公司持续开发满足最新需求的前沿技术。深耕电池技术,引领电动出行电池技术是驱动系统高效电气化的关键。爱尔铃克铃尔在替代驱动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并迅速确立自身在电动出行领域的专家地位。依托这一优势,公司能够基于标准化产品与系统,为客户设计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或提供模块化单元及独立组件。集团电动化业务单元涵盖多元化电池模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方形或圆柱电芯的低压及高压系统,以及完整的电池储能系统。基于模块化理念,公司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提供不同容量的储能方案,覆盖功率范围从5 kWh至20 kWh的标准应用,直至100 kWh及以上的高性能汽车应用。在组件层面,爱尔铃克铃尔提供满足严苛技术要求的高品质电芯连接系统。该业务单元具备全链条开发能力,涵盖基于CAD的工程设计、仿真模拟、原型制造及验证测试。电芯连接系统的先进生产工艺深度融合集团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塑料注塑、涂层、冲压、压花及复杂组件装配),从而在制造全流程实现高附加值。目前,多个量产项目已进入不同阶段的生产或爬坡期。定制化轻量化解决方案,提升安全与动态性能对爱尔铃克铃尔而言,智能轻量化不仅是减重。通过纤维增强塑料、热塑性/热固性材料、有机板材、镁铝合金与先进工艺的结合,集团开发的定制轻质组件可广泛应用于整车系统,重新定义出行方式。该方案不仅减少部件数量与材料消耗,更能降低开发周期与成本。公司提供从产品设计、材料选型、工艺开发、模具制造到量产测试的一站式服务,最大化客户价值。爱尔铃克铃尔在轻质塑料工程领域聚焦减重、功能集成、耐用性与效率提升。其优势显著:对燃油车可降低油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延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轻量化业务单元产品包括适用于动力总成、车身及底盘的塑料组件。混合材料技术(即单一工序中结合塑料与金属等异质材料)亦是集团核心能力之一。典型范例是仪表板横梁——一种通过包覆局部钢、铝或铸件增强结构的金属成型混合梁。混合化设计在低重量下实现高刚性与强度,并提供最大设计自由度。基于载荷路径的设计与集成手套箱满足外观要求。该横梁还可作为模块载体,集成仪表盘、转向柱、暖通模块、安全气囊、抬头显示(HUD)、手套箱、中控台等部件,并将其牢固连接至车身。除多功能集成外,此类轻量化解决方案(如仪表板横梁或前端横梁)的核心特性在于材料的可回收性。该技术可应用于全类型驱动车辆的解决方案,并由爱尔铃克铃尔根据动力总成与车身需求进行定制,提供360°性能、模具及材料覆盖。ElroSeal?-G:电动出行领域高性能塑料与密封技术的最新创新本届车展,爱尔铃克铃尔全球首发面向电驱系统的最新密封技术——ElroSeal?-G旋转轴密封系统。该产品专为高速应用中的电荷耗散设计,可提升电机、执行器及电驱系统的能效与寿命。其采用基于塑料复合材料的接地技术,适用于低摩擦、高转速、高压、干式/油式运行及耐介质/高温环境。在油冷系统中,ElroSeal?-G的特殊几何结构可充当刮油环,确保电荷在油液环境下有效耗散。应用于集成式电驱桥高速轴时,能防止高速轴轴承发生电击穿,避免早期磨损。此外,该产品还具有低摩擦、高耐化学性及超长使用寿命特性,适配铝或不锈钢壳体。深耕中国市场,强化本土布局爱尔铃克铃尔在华发展已逾三十年。1993年,集团首个生产基地落户长春,现除气缸盖垫片等传统产品外,还量产最新一代电动化电芯连接系统。位于上海腹地的苏州基地作为研发中枢,汇集电池与燃料电池技术的测试验证资源,为客户提供从原型开发到小批量生产的全流程支持。轻量化业务单元近期在天津增设基地,与青岛塑料工程中心形成协同。青岛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高性能塑料技术,产品跨足多行业应用。集团董事首席销售官Dirk Willers强调:“集团在华四大基地践行'本地化生产服务本地市场'战略,这是集团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为客户及中国市场提供量身定制的未来出行创新产品。

新闻

转发

加电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