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一个词来总结上半年的车市战况,相信“价格战”是当仁不让的首选。
在经历了半年的刺身肉搏之后,各大车企的成绩单也随之出炉。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六月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接近50%,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8.4%,同比增长13.5个百分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60%,成为国内车市销量稳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乘联会2024上半年车企Top20销量排名
笔者梳理总结出来销量前20榜单发现,2024年上半年,20家车企中有16家销量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80%。其中,比亚迪上半年销量达到161.3万辆,位列第一;销量增幅最大的为吉利银河品牌,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42%。
可以说,中国车市的份额正不断被国内品牌占领。
以比亚迪为例,其6月份新车销量达34.2万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财报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在2023年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照此计算,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至少要达到362.4万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61.3万辆,已实现全年销量目标的44.5%。
也许有人会说,价格战嘛,销量高点也很正常。
不可否认,价格依然是影响汽车这类大宗商品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年初至今,汽车行业价格战就一直保持高烈度,并在 “618大促”助攻下达到最高潮,市场平均折扣率中位数创近3年新高。
只是国内消费者早已经过了只看价格的年代,经过半年的发酵,纯粹的价格下探带来的成交转化效果有所趋弱,消费者在选择一款车型的时候更加注重价格背后所配备的技术与品质。比如说,如果只是纯粹追求低价,那些10万以内的新能源车型比比皆是,但它们并未成为销售主流。
所以说,热门词“卷”、“价格战”……归根结底都是促进行业的共同进步,并且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正如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说的那样:“中国汽车是越卷越强,越卷越好。”
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品牌之间相互卷相互成就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就拿我们熟悉的BBA来说,三大品牌一直在高性能车型上展开激烈竞争。奔驰的AMG系列、宝马的M系列和奥迪的RS系列不断推出性能卓越的车型,以吸引性能车爱好者。例如,宝马M3、奔驰AMG C63和奥迪RS4之间的竞争不仅在性能数据上针锋相对,还在设计、驾驶体验和技术创新方面展开了较量,再比如宝马iDrive系统、奔驰MBUX系统和奥迪MMI系统在用户界面、导航、语音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说它们在贴身肉搏也不为过。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愈加考验企业的研发能力。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兴起,使得整个汽车行业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而研发能力一直都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下图所示,根据2023年的数据,各大中国汽车品牌在研发投入这块可谓不惜成本。
2023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高达395.7亿元,同比增长112.15%。除开新车型的研发上市和电池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外,智能驾驶领域的积极布局是研发投入突然迎来三位数高增长的重要原因。2023年,比亚迪的研发人员数量足足增加了47.6%至102844人。
此前在智能驾驶领域颇为低调的比亚迪,突然在2024年年初“亮剑”,展示了精心打造的比亚迪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以及采用比亚迪子自研算法,实现了在智能驾驶领域核心内容全栈自研的“天神之眼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目前,比亚迪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在腾势N7和仰望 U8这类高端车型上完成搭载,后续更是会成为20万以上车型提供智能驾驶选装方案,和30万以上车型标配智能驾驶方案。未来,比亚迪还会继续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战场——智能化战场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与一梯队的特斯拉和华为拉近距离。
在国内市占率接近天花板后,比亚迪的下一个增长点就要靠海外了。
走出去,早就已经在布局之中了。
自2021年年中,比亚迪高调表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以后,海外业务就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3年,比亚迪已经在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通过乘用车出口、纯电动大巴和出租车运营等方式完成了市场开拓。不仅通过出口拿下了泰国和巴西等多个国家的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冠军,还在匈牙利、巴西和泰国等国家开始建立工厂,拓展当地市场。
从出口量水平来看,2023年,比亚迪的出口量达到24.3万辆,同比增长337%。海外销量增速不仅远超比亚迪的国内销量增速(61%),也超过了国内的总体电动车出口增速(80.9%)。
然而,受到多个国家电动汽车关税调整的影响,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环比持续下降。6月,中国整体乘用车出口量达到37.8万辆,同比增长28%,但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环比下降15.2%,仅为8万辆,占总出口量的比例降至21%。
具体原因在于欧盟、巴西和美国等国家相继调整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尽管这些变化在短期内对出口造成干扰,但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会因此放缓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
随着关税调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插电混动车型的出口量有望增加。以比亚迪为例,今年力推的出口车型从纯电动车型转向插电混动车型,如宋PLUS DMI和鲨鱼插混皮卡。
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宣布将斥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设年产15万辆电动车的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除了土耳其工厂,比亚迪的四个海外生产基地或整车产线(泰国、印尼、巴西和匈牙利)也将在2026年逐步提升产量。
比亚迪的出海征程,正为公司创造全新的机遇。
6
收藏
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