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835公里/零百3.23秒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亮相
踏出新手保护期第一步……

5月22日,小米召开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主题定为“新起点“,不仅带来若内首款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小米YU7,还有全新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与小米平板7 Ultra。

作为全球第四家掌握核心自研芯片的手机品牌,小米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战略投入终于在芯片研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4年时间、135亿元投入、2500人研发团队,「玄戒O1」是小米造芯十年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小米的新起点。而首发搭载玄戒O1芯片的设备便是本次同台发布的小米手机15S Pro与小米平板7 Ultra。

当然,作为汽车媒体,我们的视线更加集中在会上亮相的小米第二款车型、也是小米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新车被称为“御七“,象征“御风而行“,定位豪华高性能中大型纯电SUV。

本次发布会小米YU7只是登场亮相,并没有开启预售或盲订。不过,我们将会上透露的部分内容与工信部的登记信息结合,已经可以拼凑出小米YU7的大体轮廓。

首先是设计,小米YU7外观与SU7有着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尽管身材魁梧,但依旧优雅。

尤其是对于造型比例的极致追求,YU7采用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1.25倍宽高比,具有经典高性能SUV 标志性的优雅低趴姿态,值得注意的是,小米YU7还搭载了3.11㎡(1960×1587mm)的量产车最大蚌式铝机盖。

同时,小米YU7还具备1:3 极致头身比、680mm超长L113(前轮中心点到脚与刹车踏板接触点的距离),这一切使得YU7不仅具备优雅的运动SUV造型,整车风阻系数也低至0.245Cd。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宝石绿,小米YU7还提供钛金属色、熔岩橙共三项极富质感的车漆可选。

空间方面,小米YU7的车身尺寸达到4999/1996/1600mm,轴距达到3000mm,属于标准的中大型SUV身材。

具体到空间体验,小米YU7的前排头部空间100 mm、后排头部空间77 mm、后排膝部空间73 mm,均超越特斯拉Model Y、保时捷卡宴等热门车型。再搭配前排双零重力座椅以及电动可调135°的后排躺椅,YU7空间与乘坐表现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

座舱科技向来是小米的拿手好戏,小米YU7座舱的一大革新就是「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的视觉交互。

乍一看,这东西是不是很像阿维塔上的贯穿式大连屏?然而,实际上它并非一块实体屏幕,而是「全景曲面投影技术」,通过3块Mini LED将信息反射到前风挡下黑区。与之对应的,小米YU7车内取消了仪表盘设计,同时方向盘造型也更改为椭圆形。

这项技术更加接近于宝马在新世代X概念车上展示的「全景视域桥」技术,两者异曲同工,都旨在将驾驶核心信息投射于驾驶员视线前方更远处、减少视线切换,营造出一种更沉浸、更具未来感的驾驶氛围。小米表示其更符合视觉直觉,极有可能颠覆传统仪表盘的概念。

在座舱芯片上,小米YU7将搭载4 nm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系统体验更流畅,车机开机快、应用启动快、跟手响应快、OTA升级更快,最快15分钟完成一次OTA,基本是目前行业内最快的OTA速度。升级后的小米EEA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将实现先进通讯技术上车,包括行业领先的双5G并行通讯网络、新增UWB钥匙、行业首发WIFI7,三蓝牙搭配双WiFi,车载热点提速83%,同时开放更多IoT 通讯接口,构建更开放的「人车家全生态」。

动力方面,小米YU7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采用V6s Plus电机,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结构,共有标准版、Pro版与Max版三个版型。其中:(1)标准版采用单电机后驱结构,系统最大功率为235kW,最高车速为240km/h,搭配磷酸铁锂电池;(2)Pro采用双电机四驱结构,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0/235kW,综合功率达到365kW,搭载磷酸铁锂电池;(3)Max采用双电机四驱版结构,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20/288kW,系统综合功率达到508kW,零百加速时间3.23秒(含起步时间),最高车速可达253km/h,并配备三元锂电池。

续航方面,入门标准款将搭载电池容量96.3kWh,拥有835公里的CLTC综合续航,这也是100kWh电池内最长续航的纯电SUV车型;Pro版同样搭载96.3kWh电池,CLTC综合续航达到760公里;Max版搭载101.7kWh电池,CLTC续航综合续航达到770 km,这在四驱纯电SUV中续航也是第一,做到了高性能和长续航兼顾。

补能速度方面,小米YU7最大充电倍率达到5.2C,可实现10%-80%充电12分钟、15分钟最快补能620公里。

除了强大的电机,还有强大的底盘。在制动表现上,小米YU7的100-0 km/h最短制动距离达到33.9 m,和保时捷911相当;在底盘配置上,小米YU7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闭式双腔空气弹簧+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小米智能底盘等配置。

具体来看,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可精准匹配路况需求,快速调节阻尼力,调节范围相较小米SU7 Max提高10 %,阻尼带宽更大,实现蜿蜒山路、城市高架、城郊烂路全场景路况覆盖;闭式双腔空气弹簧支持5挡高度调节、最大上下调节范围75mm,离地间隙最高222mm,同时也可以快速调节空气弹簧刚度,超40%高低刚度差,在保持路感的同时还能做到更舒适。

在辅助驾驶芯片上,小米YU7将搭载全新一代NVIDIA DRIVE AGX Thor?车载计算平台,工艺制程4nm ,算力性能700 TOPS,并首次搭载NVIDIA Blackwell架构,支持大模型上车,带来更好的辅助驾驶体验。

不仅如此,小米YU7还全系搭载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达到200米,功耗降低55%,在暗光环境和异形障碍物识别方面看得更准。同时小米YU7还全系搭载4D毫米波雷达,相比3D毫米波增加了高度信息,分辨率与识别距离大幅强化,最远有效点云距离为200 m的车和100m的人,比如跟车行驶当前车发生急刹时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增强检测和预警能力,遇到雨雾等恶劣天气时4D毫米波雷达也能更好感知肉眼看不清的交通功能。

用雷军的话来说,小米YU7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既有优雅造型和高性能,还提供了豪华感和空间的舒适性,同时还有先进的智能科技。那些喜欢开车、又希望大空间和先进豪华体验的朋友们一定会特别喜欢YU7。新车计划7月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开启预约咨询。大家可以多多关注。

小米YU7的登场,无疑是小米“两年三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肩负着将小米汽车从轿跑市场拓展至SUV市场的重任,而后者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只不过,YU7还有另一份责任——重塑消费者对小米的信心。

————————

今年3月底,一场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为三个家庭带去了不幸,也让小米经历了造车史上最大的危机,更是改变了整个行业对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的态度。工信部汽车审查处召集多家企业召开会议,对智能驾驶的规范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了辅助驾驶的命名规范、对用户开放的功能限制等等。

对小米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雷军坦言,即便在四年前,小米造车时就已经对汽车安全问题格外重视,但是悲剧的发生,让小米意识到公众对安全的期待远超想象,这也鞭策小米必须在汽车安全领域做到行业领先,甚至成为“最安全“的车,而不仅仅是合规或者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随着接踵而至的“双风道前舱盖无风道“、“动力限制规则“等争议事件,也暴露出小米汽车在产品宣传、功能定义、用户沟通等方面的问题,这一切都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正式告别新手保护期。

过去一两个月,雷军一度取消了很多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在社交媒体上的健身打卡互动,连4月下旬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展会——上海车展,雷军与小米YU7也都缺席。“小米要做的是绝不回避任何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雷军表示。原本小米15周年的庆典活动,也都变成总结过去的得与失。

今年是雷军创办小米的15周年,也是小米造车的第4年,当雷军带着小米汽车,如同鲶鱼般以互联网的速度和模式闯入汽车制造工业,并完成上市首年交付量突破13.5万辆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在以更高的标准审视小米汽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风时那些泼天的流量,逆风时也将化作狂风暴雨砸向自己。这并不奇怪,也不无辜。

当下的网络环境,言语已经无法说服任何人,唯有脚踏实地,通过行动再去树立大家对小米的信心,这是小米的必经之路。眼下,小米的第二辆车小米YU7正式亮相,并即将于7月发布,小米首款纯电SUV不仅是小米产品矩阵的拓展,也承担着公众对小米汽车信心重塑的重任。但迎接小米YU7的是鲜花,还是荆棘,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