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正在逐渐接受中国汽车吗?

按:这是一篇来自autoblog的文章,原作者Elijah Nicholson-Messmer。在他看来尽管中国车企尚未大规模登陆美国展厅,但结合最新调研来看,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好感度正在快速升高。从几乎不去想到愿意考虑,这份态度转变背后,中国车有没有机会重演日系、韩系车的逆袭剧本呢?


尽管面临关税、软件禁令和政治摩擦,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表示,若有机会,他们会考虑购买中国汽车。


认知的改变:从熟悉到平常心

虽然目前仍然无法购买,但美国人仍然在持续关注中国汽车品牌及其产品。根据AutoPacific最近的调查统计,他们的了解程度正在稳步提升:


1. 自2024年以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熟悉度从52%升至65%。

2. 美国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安全担忧正逐步缓解,同比略有下降。

3. 即便中国汽车目前在美国遭禁售,美国人对其的好奇度和接受度仍在提升。

更有意思的是,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中国汽车”,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出现。要知道,美国政府通过高额关税(电动汽车关税超100%)以及即将对中国研发的软硬件实施的限制,在事实上将中国车企挡在了门外。美国政府将这些举措定性为“国家安全保护措施”,称其旨在应对“数据收集和联网汽车技术相关的风险”。


但即便如此,美国人对中国汽车的好奇仍未消退。


美国民众之前在担忧什么?

话虽如此,但美国的限制政策在先前还是给当地人营造出了很深的刻板印象:他们对中国汽车的首要担忧在于【数据隐私和国家安全】,但这些担忧正开始缓解。AutoPacific的数据显示,担忧“安全风险”的受访者比例从2024年的80%降至今年的77%,担忧“国家安全”的比例则从82%降至79%。

尽管这两个比例仍处于高位,但同比下降表明,美国人对中国汽车的态度正逐渐软化。这一现象背后,是持续的曝光效应:从TikTok上的短视频,到YouTube上篇幅稍长的正面评价,这些内容都在改变公众看法的速度,甚至比政策制定者的应对速度更快。


品牌认可度谁占优?

AutoPacific的调查显示,在“美国人最愿考虑的中国汽车品牌”榜单中,华为位居第一:在熟悉华为的受访者中,27%表示愿意购买其汽车。小米紧随其后,支持率为23%;全球销量领先的比亚迪,则以19%的支持率排名第三。

其他中国品牌也引发了关注,包括长城、吉利和蔚来。在熟悉这些品牌的受访者中,各有13%至16%的人表示会考虑购买。


“我们发现,比亚迪、吉利、华为、极氪等各类颠覆性企业的知名度在我们的研究中同比显著提升,”AutoPacific公司产品与消费者洞察部门经理Robby DeGraff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这些品牌汽车的媒体报道量增加——无论是在汽车媒体领域还是其他领域,也可能与消费者线下接触和互动机会增多有关。”


越来越强的存在感

除了偶尔能见到中国生产的极星、沃尔沃或别克车型外,美国市场上尚无主流中国品牌直接销售。但在全球市场,中国汽车的存在感已十分强劲。

比如在欧洲、南美和东南亚,中国电动汽车凭借低价和高科技配置迅速占据市场份额。比亚迪海豹、华为问界S7等车型的评价常优于西方竞品。展示这些汽车超大中控屏和简约流畅内饰的视频,观看量常达数百万次——评论区也总会出现同一个问题:“我们啥时候能买到?”


这种效应让美国车企和政策制定者感到紧张。尽管美国消费者目前还买不到比亚迪或蔚来,但他们已开始形成对中国汽车的看法——且这些看法正从“怀疑”转向“好奇”。


结语

虽然关税和技术禁令意味着中国车企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不大,且借道合资之类的间接途径也将面临审查。但调查结果已经很清晰了:一旦美国市场对中国汽车“开门”,很可能会有一批热切的消费者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