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汽车,我想说说
市场和消费者显然还没有意识到,理想接下来的产品布局会有多么可怕。
随着后续产品逐步交付,产品间相互分流的现象一定会存在。但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糟,首先,理想的产品并不便宜,即便有着同级别超高的性价比,但仍旧保持了一个非常可观的毛利率。在BOM成本上,78,89的差距也没有售价上的那么巨大。反而理想能更好的区分开了产品的不同客群。
实际体验下来会发现,
家庭出行总人口数量<4,那几乎100%会选择L7 (针对无孩夫妇或一孩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消费者市场里,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4<家庭出行总人口数<5 ,会是L8主打的客群。再细分一些特点,(1.这部分家庭往往属于中产阶级,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会格外重视产品性价比。2.无保姆的二孩家庭,或一孩家庭与父母共同居住,没有独立车库,通常拥有地下车位。)这样的家庭同样具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规模。
在这些特点的限制下,这个客群首先对于第三排的空间,是可以妥协的。其次,89产品层面之间相对细微的差异,是无法说服他们花更大的代价选择旗舰的,即便预算充足,但受限于使用环境也不会去选择。但如果只提供MAX版本,又会制约一下预算有限的家庭。 这才是从8开始出现Pro和MAX两个版本的根本原因。
家庭出行总人口>5,这类客群,在经济实力上会高于中产,几乎都是二胎家庭,同时会与父母或保姆共同生活。因此会格外看重第三排的空间,实际体验后大家也会发现,8的第三排还是过于局促,无法满足乘客长期乘坐。
在以上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这类客群其实只有L9一种选择,且对于理想来说L9 Pro版本无意义。这类客群的预算相对充足,付出更大代价选择9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第三排空间。认可舍弃一些性价比,从而获得更好的产品体验。OLED 屏幕,按摩椅,冰箱,以及二排屏幕甚至于max旗舰级的辅助驾驶硬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超过诉求,锦上添花的配置。
这部分家庭占消费者市场的比例一定是比前两者少不少的,但也正是因此,9的毛利比78更高。
理想很聪明的规划了产品发布的时间,8发布之前,没人会觉得理想会走向完全同质化的套娃之路。以至于在9发布后那段时间间隙,收获了很多本不属于这个客群消费者的订单,刺激了这部分用户的预算,选择了完全超出自己诉求的产品。这显然是理想希望看到的。
理想很清楚789同期销售的时候,9不会保持月销破万的成绩,但在高毛利,前期的订单积累,加上后续稳定小几千的月销的基础上。9已然已经成功。
反观78,有了9在成本上的摊薄,他们可以在价格保证竞争力的前提下,搭载更多这个价位不可能出现的配置。比如空气悬挂,杜比全景声音箱等等。单品类月销过万,双车月销破两万,也不是问题。
别忘了,78的毛利也不低,后面还有定位更低,价位也更低的6。当空气悬挂出现在20万元级这个更加庞大的市场里时,很难想象理想的产品会有多大的杀伤力。
当大部分友商还在思考,如何打造市场认可度更高的产品的时候,以求占据百万辆的市场规模,进入到下半场的竞争时。李想已经领先一步,开始思考下半场的战略布局了。等理想的产品布局都按着既定节奏慢慢亮相后,规模破百万时间问题。
把一件事透彻的想明白,真的是一件做起来真的很难的事儿。这也是我认为,李想最牛的地方。作为一个普通人,能见证这个品牌的创立,以及作为用户能亲身参与到这么一个伟大的品牌的发展成长,真的挺开心也挺荣幸的。
市场和消费者显然还没有意识到,理想接下来的产品布局会有多么可怕。
随着后续产品逐步交付,产品间相互分流的现象一定会存在。但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糟,首先,理想的产品并不便宜,即便有着同级别超高的性价比,但仍旧保持了一个非常可观的毛利率。在BOM成本上,78,89的差距也没有售价上的那么巨大。反而理想能更好的区分开了产品的不同客群。
实际体验下来会发现,
家庭出行总人口数量<4,那几乎100%会选择L7 (针对无孩夫妇或一孩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消费者市场里,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4<家庭出行总人口数<5 ,会是L8主打的客群。再细分一些特点,(1.这部分家庭往往属于中产阶级,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会格外重视产品性价比。2.无保姆的二孩家庭,或一孩家庭与父母共同居住,没有独立车库,通常拥有地下车位。)这样的家庭同样具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规模。
在这些特点的限制下,这个客群首先对于第三排的空间,是可以妥协的。其次,89产品层面之间相对细微的差异,是无法说服他们花更大的代价选择旗舰的,即便预算充足,但受限于使用环境也不会去选择。但如果只提供MAX版本,又会制约一下预算有限的家庭。 这才是从8开始出现Pro和MAX两个版本的根本原因。
家庭出行总人口>5,这类客群,在经济实力上会高于中产,几乎都是二胎家庭,同时会与父母或保姆共同生活。因此会格外看重第三排的空间,实际体验后大家也会发现,8的第三排还是过于局促,无法满足乘客长期乘坐。
在以上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这类客群其实只有L9一种选择,且对于理想来说L9 Pro版本无意义。这类客群的预算相对充足,付出更大代价选择9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第三排空间。认可舍弃一些性价比,从而获得更好的产品体验。OLED 屏幕,按摩椅,冰箱,以及二排屏幕甚至于max旗舰级的辅助驾驶硬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超过诉求,锦上添花的配置。
这部分家庭占消费者市场的比例一定是比前两者少不少的,但也正是因此,9的毛利比78更高。
理想很聪明的规划了产品发布的时间,8发布之前,没人会觉得理想会走向完全同质化的套娃之路。以至于在9发布后那段时间间隙,收获了很多本不属于这个客群消费者的订单,刺激了这部分用户的预算,选择了完全超出自己诉求的产品。这显然是理想希望看到的。
理想很清楚789同期销售的时候,9不会保持月销破万的成绩,但在高毛利,前期的订单积累,加上后续稳定小几千的月销的基础上。9已然已经成功。
反观78,有了9在成本上的摊薄,他们可以在价格保证竞争力的前提下,搭载更多这个价位不可能出现的配置。比如空气悬挂,杜比全景声音箱等等。单品类月销过万,双车月销破两万,也不是问题。
别忘了,78的毛利也不低,后面还有定位更低,价位也更低的6。当空气悬挂出现在20万元级这个更加庞大的市场里时,很难想象理想的产品会有多大的杀伤力。
当大部分友商还在思考,如何打造市场认可度更高的产品的时候,以求占据百万辆的市场规模,进入到下半场的竞争时。李想已经领先一步,开始思考下半场的战略布局了。等理想的产品布局都按着既定节奏慢慢亮相后,规模破百万时间问题。
把一件事透彻的想明白,真的是一件做起来真的很难的事儿。这也是我认为,李想最牛的地方。作为一个普通人,能见证这个品牌的创立,以及作为用户能亲身参与到这么一个伟大的品牌的发展成长,真的挺开心也挺荣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