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好接受了上海电视台的315话题采访,把近期新能源车主打电话反馈较多的"实际续航和标称不符"的话题整理一下。
1,为何根据CLTC测试标注的最大续航里程数会和消费者实际使用的体验差距明显?
中国、欧洲、美国的续航测试执行不同的标准:
-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工况。欧洲与中国的主要测试工况,直到2020年才被替代为WLTC。
- WLTP(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世界轻型车测试规程。欧洲开发出的新标准,命名为「世界标准」,挺霸气。
- CLTC(China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中国轻型车测试工况。由中汽研中心牵头,行驶超过41个代表性城市,建立了包含3832辆车的采集车队,覆盖传统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收集了约3278万公里的车辆运动特征、动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数据后编制而成,2021年10月正式实施。
相关标准为<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保局制定的一种测试标准,一直在美国实施。
用户之所以觉得续航虚,主要是因为CLTC目前对低温与高速工况考察偏少,而这恰恰是电动汽车最怕的两种工况。
2,有没有必要制定更为接近实际情况的标准呢?
有必要修订,但没必要大改。
一是对电车来说,CLTC、WLTC只是一个标迟。它实际跑多远,是与路况、三电、电池决定的,与工况数据关系不大,那只是一个参考。要说有影响,只是心理影响。
例如同一款Model Y,欧洲和中国标的续航不一样,但消费者买到的产品是一样的。
实际开发层面,CLTC像是高考指挥棒,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市面上续航比较扎实的车,通常有一个特征,就是它不只是关注CLTC,比如说特斯拉、小鹏、华为。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CLTC标得特别高,你就有理由怀疑它是不是应试教育搞得太深了。
所以应该修正CLTC:增加高速工况。实施低温工况。
3,在现有情况下,车企应该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其实车企历史已经采取过措施,例如抵制60km/h等速,大家都实行CLTC续航,都采用同一个标尺。
仅靠车企本身努力还不行,还要靠媒体监督、用户监督、法律监督。
1,为何根据CLTC测试标注的最大续航里程数会和消费者实际使用的体验差距明显?
中国、欧洲、美国的续航测试执行不同的标准:
-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工况。欧洲与中国的主要测试工况,直到2020年才被替代为WLTC。
- WLTP(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世界轻型车测试规程。欧洲开发出的新标准,命名为「世界标准」,挺霸气。
- CLTC(China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中国轻型车测试工况。由中汽研中心牵头,行驶超过41个代表性城市,建立了包含3832辆车的采集车队,覆盖传统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收集了约3278万公里的车辆运动特征、动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数据后编制而成,2021年10月正式实施。
相关标准为<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保局制定的一种测试标准,一直在美国实施。
用户之所以觉得续航虚,主要是因为CLTC目前对低温与高速工况考察偏少,而这恰恰是电动汽车最怕的两种工况。
2,有没有必要制定更为接近实际情况的标准呢?
有必要修订,但没必要大改。
一是对电车来说,CLTC、WLTC只是一个标迟。它实际跑多远,是与路况、三电、电池决定的,与工况数据关系不大,那只是一个参考。要说有影响,只是心理影响。
例如同一款Model Y,欧洲和中国标的续航不一样,但消费者买到的产品是一样的。
实际开发层面,CLTC像是高考指挥棒,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市面上续航比较扎实的车,通常有一个特征,就是它不只是关注CLTC,比如说特斯拉、小鹏、华为。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CLTC标得特别高,你就有理由怀疑它是不是应试教育搞得太深了。
所以应该修正CLTC:增加高速工况。实施低温工况。
3,在现有情况下,车企应该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其实车企历史已经采取过措施,例如抵制60km/h等速,大家都实行CLTC续航,都采用同一个标尺。
仅靠车企本身努力还不行,还要靠媒体监督、用户监督、法律监督。
2
收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