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关于铁锂电池 soc 估算精度的算法,还挺有意思的。
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铁锂 soc 估算精度这个话题已经讨论很少了,准确说,就没有大肆讨论过。
但我个人的体验是,目前纯电铁锂 soc 估算其实还是有很大问题,只是大家卷续航啥的没那么在意了。
但问题一直都在。
蔚来之前 75 度电池包用的是『三元铁锂』混装方案,70 度的铁锂电池,外加电池包四角四块三元。
用三元电池的 soc 和 铁锂的 对比,得到一个精准的系统 soc 精度。
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理想的方案,本质上是用充放,来逐步缩小电池用点后的电量范围,这也是一个妙招。
具体实现我不太懂,但逻辑应该是,假设一个无刻度的量杯,如果满杯是 0-100,假如你倒出来一盅,按理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盅的容量你很难知道你倒出来多少,你就很难知道量杯还剩多少。
但在电池的使用里,我可以多少知道我的用电设备,大致用电多少,相当于,在 0-100 的量杯放电池之后,我用另一个 0-50 的量杯再往里面加水。
比如 0-100 的量杯我倒出来了一点,但我不知道数值,但我用 0-50 的杯子,往里加 30,结果这个 0-100 的量杯没有满,那我再加 10。
这种可以逐步缩小用电量范围。
差不多可以得到一个稍微精准的 soc。
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铁锂 soc 估算精度这个话题已经讨论很少了,准确说,就没有大肆讨论过。
但我个人的体验是,目前纯电铁锂 soc 估算其实还是有很大问题,只是大家卷续航啥的没那么在意了。
但问题一直都在。
蔚来之前 75 度电池包用的是『三元铁锂』混装方案,70 度的铁锂电池,外加电池包四角四块三元。
用三元电池的 soc 和 铁锂的 对比,得到一个精准的系统 soc 精度。
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理想的方案,本质上是用充放,来逐步缩小电池用点后的电量范围,这也是一个妙招。
具体实现我不太懂,但逻辑应该是,假设一个无刻度的量杯,如果满杯是 0-100,假如你倒出来一盅,按理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盅的容量你很难知道你倒出来多少,你就很难知道量杯还剩多少。
但在电池的使用里,我可以多少知道我的用电设备,大致用电多少,相当于,在 0-100 的量杯放电池之后,我用另一个 0-50 的量杯再往里面加水。
比如 0-100 的量杯我倒出来了一点,但我不知道数值,但我用 0-50 的杯子,往里加 30,结果这个 0-100 的量杯没有满,那我再加 10。
这种可以逐步缩小用电量范围。
差不多可以得到一个稍微精准的 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