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高合的事情吧,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多数时候,多数组织,都是草台班子。
很多时候竞争非要分个输赢,比的不是谁比谁强,而是“谁比谁不那么草台班子”。
高合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结果,我们今天事后诸葛亮也好,或者臭皮匠也好,这些眼睁睁看得到的规划,待它自发地爆出雷来---连你都看得到的问题,身价几十亿上百亿的企业家,会看不到么?但有些时候,它就是无法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问题不在于“掌舵者不聪明”,而在于“拔河”---参与决策的人,意见太多了,无法形成合力,个中矛盾,最后挨个爆破,而千里之堤,终于毁于蚁穴。
所以我想高合的问题,不仅是产品规划的事情,有投资的问题,有资金管理的问题,有项目管控的问题,有营销投放的问题,种种种种。
人总是会犯错的,企业也会犯错。犯错不可怕,一个错误,两个错误,都是能够被纠偏的,但完美踏空每一个正确的选择,背后一定指向一个有问题的组织,这是最致命的环节。
昨晚在群里聊天,其实提到了另一个品牌:蔚来。我是认同这种关系的。高合品牌出来得晚,彼时蔚小理已经吃到了先发优势,理想的增程与小鹏的自动驾驶与高合无关且不提,但同样以“高端”立足的纯电,蔚来占掉了30-40W这个“相对走量的豪华产品的核心区间”。高合被迫挤到了60-80W---没有量,就走上了最困难的一条道路。
按照新势力崛起的过程,用一款高高在上的产品先声夺人是没问题的,比如Model S/X之于Model 3/Y,比如昊铂SSR之于昊铂GT/HT,这意味着从一开始,项目线上就必须同步操作,在Hiphi X的同时,并行操作Hiphi Y,但我不知道为什么Hiphi Z出现了。
以上三款产品,必须都是非常不错的产品。
Hiphi X在油管上有许多海外的视频,香港街头不时可见。Z在X的基础上体验有不错的提升,以及Y,我觉得是高合那个特别有创意的“门”,下沉到普通人级别的一种尝试---相比于昊铂HT的剪刀门或者GT的鸥翼门,可真是有意思太多了!别说高合没有技术,按时间线Y的NOA其实应该已经准备释放了,动力性、操控、安全性,都有非常不错的成绩---原本算是全科优等生。
但对汽车市场来说,没有销量,没有得到主流认同,就是原罪。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产品力的强势,无法弥补品牌整体运营的弱势。
要知道,销量的高低,与产品的好坏往往没有直接关系。
它可能是巷子太深了没有吆喝酒香出不去,可能是零部件供应掉链子,可能是工厂把产能让给了其他车型,可能是劳工纠纷等等等等---这才是最让人意难平的地方。
就像是原本你有一张中了500万大奖的彩票,结果你弄丢了。
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遗憾。
这张500万大奖的彩票是什么呢?
高合是国内最特别的品牌,承载了无数小男孩的梦想,是高达、EVA等无数机甲愿望变成“真实存在”的产物,明日香成为了你的女朋友,远坂凛和你一起吃饭,醒来时你发现身边躺着的是尤娜。
它是国产汽车从“功能主义”通往“情绪主义”过程中,一个足以成为里程碑的品牌。
这也是我非常非常非常遗憾的地方。
如果说非要总结出来什么玩意儿的话,我觉得其实就两件事:
1. 做事认真不认真:认真造车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也能整出来,比如小鹏、蔚来去年去泥淖里趟出来了;草台班子,如何天花乱坠最终也是镜花水月,比如恒驰、法拉第前车之鉴。
2. 品牌定位与自我认知:高合上来架得太高了,远离群众基础是最大的问题。大楼平地而起,必须有足够的基石,比亚迪能玩仰望,是因为下面有坚实的土壤,蔚来和理想直接瞄准豪华序列打,也是在天时地利之下,打到了市场的要害之处。20W以下,威马已经倒下了,零跑和哪吒正在寻求新的可能性,在更低的序列上,轻橙出师未捷身先死。
如果我们用价格来锚定品牌的区间,你会发现,从2W-100W,还能塞下的空间,真的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有声音说,新势力会前仆后继地倒下,新入局者将十不存一的原因了。
我也维持当前的观点:小米、华为基本上是新能源最后的窗口了,他们有着独一无二的品牌力。如果说未来几年,还有新的新能源品牌诞生,机会多半与闽台有关,而且多半与宁德时代有关。
5
收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