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狂揽2万单!地平线HSD让辅助驾驶新黑马深蓝L06“卖爆了”
“每三台智能汽车里,就有一台用的是地平线方案”。

“智驾不是选择题,是未来出行的必答题“。

年初深蓝汽车总裁邓承浩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说这句话时,业内甚至在嘲笑“又是画饼“。但11月18日深蓝L06正式上市发售,就是直接把“饼“做成了“硬菜“:13.29万元起售,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地平线HSD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征程6芯片“!毕竟没人想到,曾经锁在30万以上高端车的“智驾黑科技“,现在13出头就能拿下!难怪上市1小时订单就突破2万单。

智驾普惠浪潮:从PPT概念到真·15万级实装的质变

如果说2024年的智驾还是“车企自嗨、用户尝鲜“的小众游戏,2025年的战场已经杀疯了。中信证券的测算戳破真相:今年搭载领航驾驶的乘用车要冲500万辆,渗透率超20%,城区领航功能的渗透率比去年翻了两倍多,直接冲到10%-15%。

更狠的是,智驾的“主战场“已经从30万以上高端市场,猛扎进10-20万元主流区间——比亚迪把“天神之眼“塞进7.88万的海鸥,吉利银河E8以14.98万标配高阶智驾,现在深蓝L06用13.29万就上激光雷达+HSD+征程6,,直接把辅助驾驶的门槛踩进“地板价“。

这种渗透速度背后,是硬件成本的“断崖式“下降。曾经售价8万美元的激光雷达,如今国产方案已经把价格压到2000-3000元区间,智驾芯片也不再是“算力越高越贵“,自主研发带来的成本重构,直接让车企“敢装“、消费者“买得起“。

政策托底更是给这场变革添了把火。2025年3月起,北京、武汉等地的自动驾驶管理条例正式落地,L3级智驾合法上路有了明确依据;工信部等八部门直接把智能驾驶列为产业增长核心引擎,监管边界一清晰,车企敢砸研发,消费者也敢放心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调研就很实在:今年63的购车者愿意为高阶智驾买单,30%甚至愿意多掏1万元以上——大家要的不是“未来功能“,而是“现在就能用的安心“。

不是堆料是巧劲:地平线HSD+征程6的“破局密码“

深蓝L06能在13万级做到“激光雷达标配“,真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核心是地平线这套“王炸组合“:HSD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和强化学习算法+征程6芯片,直接破解了行业“算力浪费、体验拉胯“的老毛病。

以前不少车企堆了几百TOPS算力的芯片,结果因为算法低效,开起来要么卡顿要么生硬,跟“人工智障“没区别;而深蓝L06走的是“精准打击“路线——HSD架构当“大脑“,征程6芯片当“算力底座“,两者的默契度直接拉满。

传统智驾系统要把“感知-决策-控制“拆成好几个环节,数据传一圈下来时延超400毫秒,遇到早高峰加塞、路口“鬼探头“,很容易“反应慢半拍“但HSD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让数据直接走完全链路,再配上征程6芯片专门优化的异构计算能力,决策时延压到了超低水平。此前就有多方媒体对地平线HSD进行深度的测评体验,都给出了高度评价。

譬如智驾网就在上海闹市早高峰时段沉浸式实测地平线HSD,认为其表现堪称惊艳,比特斯拉FSD更有中国味儿,甚至断言地平线HSD将成为影响中国智驾产品格局的一款产品;

而吴佩老师则认为当马斯克还在愁怎么把满血版FSD带进中国,地平线就已经打造出了“端味“很足的HSD了;

还有诸如AutoLab评测官、类星频道、电动知士等知名媒体,都一致认为HSD体验超出预期,期待量产上市。

而在10月底的地平线HSD量产首秀品鉴会上,也有媒体在杭州对深蓝L06进行了体验。在杭州城区晚高峰,深蓝L06的智驾系统会主动“找变道机会“,不是硬挤而是“温柔博弈“,甚至能预判前车的刹车意图;无保护左转时会提前减速观察非机动车,转向、跟车的动作连贯得像老司机,画龙、顿挫的次数是基本没有——说它是“中国版FSD“真不算夸张,毕竟这体验放在以前,至少得30万以上的车才有的配。

更绝的是成本控制的“巧劲“。征程6芯片的“单芯片多任务“设计太关键了,一颗芯片就能扛下感知、决策、控制的全流程计算,不用像早期方案那样靠好几颗芯片拼接算力,硬件成本直接降了一档;而且它支持被动散热,75℃高温环境下也不用额外装水冷模块,后期维护成本也省了。再加上HSD是标准化架构,车企不用从零开发算法——地平线和长安、深蓝的三方合作,让研发周期比行业平均短了40%,研发成本分摊下来,终端价格自然能压到13万级。

价格下沉了,用户用得上了,他们该考虑的,自然而然就是好不好用了。

时代变天:从“参数比拼“到“体验为王“,生态协同重构产业格局

因此,2025年智驾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消费者“不看参数看功效“了:以前大家还会纠结激光雷达几颗、算力多少TOPS,现在是更关注实际使用体验。有市场调查显示,现在到店看车的用户中,超六成会主动询问“能不能应对晚高峰路口““雨天识别准不准“,甚至有消费者专门规划复杂路线进行试驾,考验系统的真实表现。

这种需求转变直接改写了行业规则。同价位车型里,纯视觉方案在雨雾天远距离识别上会有点不尽人意;而深蓝L06靠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极端天气和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直接领先一截。更关键的是它率先量产的“城市自主漫游“功能——不用手动输地址,系统能根据实时路况推荐路线,还能自动绕开拥堵,这种从“工具“到“出行伙伴“的升级,远比纸面参数更能打动消费者。

当用户开始用体验投票,车企也不再执着于“闭门造车“。越来越多品牌选择和有成熟方案的供应商合作,而地平线显然成了行业“香饽饽“——作为国内首家达成千万级出货量的智能驾驶科技企业,它的合作伙伴名单已经涵盖长安、奇瑞、大众、蔚来等40多家车企,还有博世、大陆集团这些国际Tier1。截至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在中国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的份额已经冲到32.4%,相当于“每三台智能汽车里,就有一台用的是地平线方案“。

行业玩法也彻底变了。以前车企选智驾方案,大多只能被动接受标准化输出,想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调整都难;而地平线搞的是“价值共创“的开放体系,车企可以按需选择:想快速量产就直接用全栈方案,想搞差异化就灵活组合算法、芯片或工具链,甚至能拿到BPU芯片架构的IP授权,自己搭建底层技术。

深蓝 L06 的智驾系统就是这种开放模式的典型 —— 地平线搭好芯片、架构和工具链的技术底座,和长安、深蓝三方深度共创,整合各自核心优势,既避免了重复研发的浪费,又把技术从实验室落到量产车的周期大幅压缩,最终让智驾体验精准踩中用户需求,这也正好印证了地平线 “开放共赢,全维利他“ 的生态理念。

结语:智驾普惠,新时代的 “自动挡“ 真的来了

深蓝 L06 的 1 小时 2 万单,与其说是一款车型的胜利,不如说是一场行业革命的信号:当 13 万级车型都能标配激光雷达和城区智驾,当地平线这样的企业能提供 “高性价比 + 高体验“ 的解决方案,智驾的普及速度只会比想象中更快。正如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所言:智能驾驶将会成为新时代的“自动挡“。

接下来,10-20万元市场的智驾竞争会更激烈——或许用不了一年,“没有智驾的车型“真的会像现在“没有安全气囊的车型“一样,成为市场中的“异类“。而这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终将是消费者:用更亲民的价格,享受到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这才是“科技平权“的真正意义。

(图/文/摄:皆电 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