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在一起# 昨晚大家一直在刷比亚迪活动的视频,简单说说,过去几年,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国内的市场,你来我往的竞争都是有的。但总归来说,中国市场的体量在目前就是每年2000多万的销量,未来的天花板也是可以预期的,3-4千万够够的了---你不可能指望10个人里面,每年都有一个人在买车吧?而且,交通堵塞,停车也都是问题。
国内的产能,总体上已经是过剩的了。不论是前几年说的一带一路,还是内外经济循环,还是解决过剩产能,通过实体经济带动整体,还是企业自己要求活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要出海。
从圆珠笔的故事里,大家都知道了,不存在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旦中国下场了,这个明珠立刻就会变成别的其他的什么。我说我很遗憾的一个事情就在于:今天许多人在享受合资的好时,不清楚自己的“好”,是因为自主通过努力换来的。
讲一个故事。
几十年前,广汽+标致的组合,标致拿的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车型,卖到中国来的。广汽后来转向了本田,第一个条家就是,中国市场投放的新车型,要与全球同步。
你们知道魔兽国服,在TBC版本落后于全球N久的故事吗?
但如果你自己不争气,别人拿二十年前的车,就可以在你的市场里打得你满地找牙,别人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去投新产品呢?
你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二三十年,中国汽车的“极不容易”,从白手起家,两手空空,到山寨被嘲笑,到跟上主流水平,到超越合资水准,到世界领先。
一步步就走过来了。
前面有奇瑞、上汽在海外证明自己,后面也有比亚迪这样,有条件分到中国这个最大市场蛋糕的10%的企业,所以时候就到了。
“内卷”一般就只有两种结果:1.互相卷,卷到大家都活得很痛苦;2.携手卷外部,去分更大的蛋糕。
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我们称之为“日系”,一定意义上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很强的共同的文化属性,大众+BBA也饶是如此,福特+通用+特斯拉,我们有了“美系”的标签,现在在“全球”这个视角上,多一个“中国汽车”,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只能说,是时候了。
忆苦思甜嘛---艰苦奋斗,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有多困难。如今有多好,当时就有多拼名。
既然是时候了---恰好有这么一支宣传片,总结了这个故事。
国内的产能,总体上已经是过剩的了。不论是前几年说的一带一路,还是内外经济循环,还是解决过剩产能,通过实体经济带动整体,还是企业自己要求活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要出海。
从圆珠笔的故事里,大家都知道了,不存在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旦中国下场了,这个明珠立刻就会变成别的其他的什么。我说我很遗憾的一个事情就在于:今天许多人在享受合资的好时,不清楚自己的“好”,是因为自主通过努力换来的。
讲一个故事。
几十年前,广汽+标致的组合,标致拿的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车型,卖到中国来的。广汽后来转向了本田,第一个条家就是,中国市场投放的新车型,要与全球同步。
你们知道魔兽国服,在TBC版本落后于全球N久的故事吗?
但如果你自己不争气,别人拿二十年前的车,就可以在你的市场里打得你满地找牙,别人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去投新产品呢?
你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二三十年,中国汽车的“极不容易”,从白手起家,两手空空,到山寨被嘲笑,到跟上主流水平,到超越合资水准,到世界领先。
一步步就走过来了。
前面有奇瑞、上汽在海外证明自己,后面也有比亚迪这样,有条件分到中国这个最大市场蛋糕的10%的企业,所以时候就到了。
“内卷”一般就只有两种结果:1.互相卷,卷到大家都活得很痛苦;2.携手卷外部,去分更大的蛋糕。
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我们称之为“日系”,一定意义上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很强的共同的文化属性,大众+BBA也饶是如此,福特+通用+特斯拉,我们有了“美系”的标签,现在在“全球”这个视角上,多一个“中国汽车”,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只能说,是时候了。
忆苦思甜嘛---艰苦奋斗,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有多困难。如今有多好,当时就有多拼名。
既然是时候了---恰好有这么一支宣传片,总结了这个故事。
6
收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