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绝对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和奔驰智驾负责人王忻总每次的沟通都会收获大量奔驰的新进度的信息
他们团队规模已经实现翻倍(2000+人员),从有图到无图的转化也已经完成,速度之快在新势力都少见,更别说在豪华品牌奔驰了,可见奔驰对智驾/智能的重视程度
而且从我们皆电实际体验的L2++结果来看,奔驰的智驾也已经稳稳的去到了第一梯队
这次专访也总结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受访人——王忻先生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负责人
【智驾方面的奔驰标准究竟是怎么样的?怎样成为这样一个标准?】
1、奔驰智驾的安全标准,是把有关功能安全的所有的 case 都做了一遍、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洲的,所有的安全标准放在全球都是一样的。其次,每个城市最起码经过15,000公里以上的测试,然后去进行评估,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存在。这就是奔驰标准,我们要保证比行业标准更加严苛地来要求我们自己的产品。
2、过去五年奔驰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有将近105亿的投入,过去两年时间研发人员也基本上是翻番的,大概从1,000人到2,000人。
3、我们并不认为是所有东西都得自己做,但是起码要知道我们有能力可以做、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然后能够选择更好的合作伙伴跟我们去做这样的事。
4、奔驰还是一个德国车,它的品质还在那,但我们很多的研发是全球化的研发。最大的转变是以前很多研发基本上在海外,现在有很大部分开始在中国了。例如新一代产品上的 L2+我们用12个月的时间就把它给做出来,包括接下来有可能推出的后排娱乐系统也全是由中国团队来做,而且它会推到海外市场去。
【奔驰哪些方面会选择自研?哪些方面会选择供应商?】
5、对客户来说特别重要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自研!例如能耗、人机交互、安全隐私、软件平台等,这些都是一定要自研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面外部的一些合作,例如可以在那个平台上面可以加他们的产品/应用,这就是我们想要做的。
【怎样看待外资品牌在自动驾驶方面某些时刻不如中国品牌?】
6、关于自动驾驶,一定要完全满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接着才到奔驰的安全标准,然后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有些法律法规不是那么合理的情况下,我们会跟地方的一些政府,跟他这个平台去商量,通过一个合理的渠道去把更合理的方法,更合理的标准去反映给监管部门。
7、我们在设计智驾车型的时候是跟座舱合在一起去设计的,目前新一代车型上的导航已经跟我们的这个L2+融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在下一代平台也会继续做深化。对于用户来说,我觉得第一点在于,他要很清楚知道这个车接下来的动作是什么样子。
8、在不同的车型上面,我们对于自动驾驶调校是有些不一样的。 例如S级用户希望更多的是舒适,那么整个过程当中它更多遵循的是一个平顺性。那么对于AMG的用户,可能他希望有一些速度的要求,在考虑到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会把速度提升上去。这是我们的一些理解,但最主要一点是我们不会去挑战法律法规。
9、自动上下匝道的功能会在明年的OTA 推送出来,而且也是无图。那么奔驰也在研究在油车上面怎么做到高阶智驾,这方面的产品已经在我们计划当中,具体的话要等下一次我们再来讲。
【关于激光雷达的选择问题?】
10、根据我们目前测试的数据结果来说,没有激光雷达其实对于L2+还是足够的,更多的是看你到底要L3还是要L2+,因为这些都是成本,然后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硬件方案。
10、关于智驾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我们很多次测试的结果,我们自己觉得有信心以后,才有可能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去优化。那么到了L3的话,我们会根据海外的测试场景以及国内即将开展的所有测试场景进一步去看,那么高精地图还是不是必须的啊?我们也会进一步去探讨一下。
【怎么看待AI全球化?】
11、AI 全球化是挺难的一件事情,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政治条件、法律法规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些模型的一些设计它是可以互相借鉴。在海外,我们的大模型跟ChatGPT合作已经有产品上车。
12、在中国的话,我们也跟很多大模型的公司合作。从需求层面上来看,我们的测试结果是可以统一我们的产品需求的,但是如果说用同一套大模型,中国的去能够 cover 海外的,或者海外的能 cover 国内的,我觉得还是挺难。
13、再往这个更高的层次去考虑,到底是用一个中国的还是海外的,其实我们的思路已经是比较明确的——首先我们会建一套全球的MB.OS的平台,它会考虑到全球所有市场上的法律法规、用户需求等全都在这上面,这是我们一定要去做的。
其实王忻总本人其实早从2015年就已经在做自动驾驶的工作,他给人有一种睿智/平和的感觉,特别善聊,我还有点迷这类大佬。
和奔驰智驾负责人王忻总每次的沟通都会收获大量奔驰的新进度的信息
他们团队规模已经实现翻倍(2000+人员),从有图到无图的转化也已经完成,速度之快在新势力都少见,更别说在豪华品牌奔驰了,可见奔驰对智驾/智能的重视程度
而且从我们皆电实际体验的L2++结果来看,奔驰的智驾也已经稳稳的去到了第一梯队
这次专访也总结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受访人——王忻先生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负责人
【智驾方面的奔驰标准究竟是怎么样的?怎样成为这样一个标准?】
1、奔驰智驾的安全标准,是把有关功能安全的所有的 case 都做了一遍、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洲的,所有的安全标准放在全球都是一样的。其次,每个城市最起码经过15,000公里以上的测试,然后去进行评估,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存在。这就是奔驰标准,我们要保证比行业标准更加严苛地来要求我们自己的产品。
2、过去五年奔驰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有将近105亿的投入,过去两年时间研发人员也基本上是翻番的,大概从1,000人到2,000人。
3、我们并不认为是所有东西都得自己做,但是起码要知道我们有能力可以做、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然后能够选择更好的合作伙伴跟我们去做这样的事。
4、奔驰还是一个德国车,它的品质还在那,但我们很多的研发是全球化的研发。最大的转变是以前很多研发基本上在海外,现在有很大部分开始在中国了。例如新一代产品上的 L2+我们用12个月的时间就把它给做出来,包括接下来有可能推出的后排娱乐系统也全是由中国团队来做,而且它会推到海外市场去。
【奔驰哪些方面会选择自研?哪些方面会选择供应商?】
5、对客户来说特别重要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自研!例如能耗、人机交互、安全隐私、软件平台等,这些都是一定要自研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面外部的一些合作,例如可以在那个平台上面可以加他们的产品/应用,这就是我们想要做的。
【怎样看待外资品牌在自动驾驶方面某些时刻不如中国品牌?】
6、关于自动驾驶,一定要完全满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接着才到奔驰的安全标准,然后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有些法律法规不是那么合理的情况下,我们会跟地方的一些政府,跟他这个平台去商量,通过一个合理的渠道去把更合理的方法,更合理的标准去反映给监管部门。
7、我们在设计智驾车型的时候是跟座舱合在一起去设计的,目前新一代车型上的导航已经跟我们的这个L2+融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在下一代平台也会继续做深化。对于用户来说,我觉得第一点在于,他要很清楚知道这个车接下来的动作是什么样子。
8、在不同的车型上面,我们对于自动驾驶调校是有些不一样的。 例如S级用户希望更多的是舒适,那么整个过程当中它更多遵循的是一个平顺性。那么对于AMG的用户,可能他希望有一些速度的要求,在考虑到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会把速度提升上去。这是我们的一些理解,但最主要一点是我们不会去挑战法律法规。
9、自动上下匝道的功能会在明年的OTA 推送出来,而且也是无图。那么奔驰也在研究在油车上面怎么做到高阶智驾,这方面的产品已经在我们计划当中,具体的话要等下一次我们再来讲。
【关于激光雷达的选择问题?】
10、根据我们目前测试的数据结果来说,没有激光雷达其实对于L2+还是足够的,更多的是看你到底要L3还是要L2+,因为这些都是成本,然后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硬件方案。
10、关于智驾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我们很多次测试的结果,我们自己觉得有信心以后,才有可能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去优化。那么到了L3的话,我们会根据海外的测试场景以及国内即将开展的所有测试场景进一步去看,那么高精地图还是不是必须的啊?我们也会进一步去探讨一下。
【怎么看待AI全球化?】
11、AI 全球化是挺难的一件事情,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政治条件、法律法规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些模型的一些设计它是可以互相借鉴。在海外,我们的大模型跟ChatGPT合作已经有产品上车。
12、在中国的话,我们也跟很多大模型的公司合作。从需求层面上来看,我们的测试结果是可以统一我们的产品需求的,但是如果说用同一套大模型,中国的去能够 cover 海外的,或者海外的能 cover 国内的,我觉得还是挺难。
13、再往这个更高的层次去考虑,到底是用一个中国的还是海外的,其实我们的思路已经是比较明确的——首先我们会建一套全球的MB.OS的平台,它会考虑到全球所有市场上的法律法规、用户需求等全都在这上面,这是我们一定要去做的。
其实王忻总本人其实早从2015年就已经在做自动驾驶的工作,他给人有一种睿智/平和的感觉,特别善聊,我还有点迷这类大佬。
评论
收藏
3